资讯详情

详细讲解一下防爆电气设备“工作温度” 与 “环境温度”

来源:防爆云平台--防爆产业链服务平台 防爆空调 防爆电气 防爆电机 防爆风机 防爆通讯

2025-09-22 16:34:42

一、 核心定义

1. 工作温度 (Operating Temperature)

2. 环境温度 (Ambient Temperature)


二、 两者的关系与重要性

这两者的关系是防爆安全的核心之一,可以用以下逻辑链条来理解:

环境温度 (Ta) + 设备自身产热 = 设备表面工作温度

最终安全判据:设备表面工作温度 ≤ 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

为了满足这个最终判据,标准引入了 “温度组别” (Temperature Class) 的概念。

温度组别 (T-Class) - 工作温度的等级化

防爆标准将设备的最大表面工作温度进行分级,形成温度组别。它直接标示了设备的安全水平。

温度组别

设备最高表面工作温度

适用气体示例 (点燃温度)

T1

≤ 450°C

氢气 (560°C)、乙炔 (305°C) 注1

T2

≤ 300°C

乙醚 (160°C)

T3

≤ 200°C

汽油 (280~456°C)

T4

≤ 135°C

乙醛 (140°C)、二乙醚 (160°C)

T5

≤ 100°C

无此类常见气体

T6

≤ 85°C

无此类常见气体

注1:设备温度组别必须低于可燃物的点燃温度。例如,用于乙炔环境(点燃温度305°C)的设备,其表面温度必须低于305°C,因此选择T2组(300°C)是安全的,但选择T3组(200°C)则更安全,留有更大余量。

铭牌示例:一台电机的防爆标志为 Ex d IIC T4 Gb。其中的 T4 就意味着,在额定条件和最高环境温度(如40°C)下,其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不会超过 135°C


三、 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环境温度对工作温度的直接影响
  2. 如果实际环境温度 超过 设备铭牌上标注的额定环境温度(例如,在赤道地区的户外,环境温度可能达到50°C,而设备额定Ta是40°C),那么设备表面的实际工作温度将超过其标定的T组别温度
  3. 例如,一台T4组的电机在40°C环境时表面温度为135°C。在50°C环境下,其表面温度可能会升至145°C甚至更高,这就超过了T4组的要求。如果此时环境中存在乙醛(点燃温度140°C),就有被点燃的风险。
  4. 对策:在高温环境下,必须选择温度组别更高(即数字更大,允许温度更低)的设备(如T5或T6),或者选择设计用于更高环境温度(如Ta=60°C)的特殊设备。
  5. 设备选型原则
  6. 设备的最高表面工作温度(T组别)必须 低于 现场可能出现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 最低点燃温度,并需要留有安全余量。
  7. 必须考虑安装场所的最高环境温度,而不能仅凭平均气温选型。
  8. 安装与维护的影响
  9. 散热不良:将设备安装在密闭空间、被保温材料覆盖、或者风扇、散热片被灰尘油污堵塞,都会导致散热效率下降,从而使设备的工作温度升高,可能引发超温风险。
  10. 过载运行:让设备超负荷运行,会使其自身产热量增加,直接导致工作温度升高。
  11. 维护要求:定期清洁散热装置、确保通风顺畅,是维持设备工作温度在设计范围内的必要措施。

总结

特性

工作温度

环境温度

定义

设备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

设备周围空气的温度

决定因素

设备自身功耗、散热设计、环境温度

气候、季节、地理位置、附近热源

在防爆中的角色

直接决定设备的温度组别(T-Class),是防爆安全的关键参数

是设备设计和选型的基础条件,直接影响工作温度

关系

工作温度 = 环境温度 + 设备自身温升


安全核心

工作温度 必须低于 现场可燃物质的点燃温度


简单来说:

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两者的关系,是确保防爆电气设备长期安全、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。